锦州市慈善总会

关注“锦州慈善”微信平台

人物故事
快捷通道

锦州有个“兵妈妈”

2018-04-04

王杰是锦州市古塔区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兵妈妈爱心团队队长。“兵妈妈”王杰现年65岁, 21年如一日,为战士们缝补衣服,拆洗被褥,为战士们解决生活难题,化解思想疙瘩,用母亲博爱的情怀关心、爱护、帮助驻锦部队的战士们,用一颗盈满爱心无私地支持着国防事业,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兵妈妈”。王杰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辽宁省十大杰出母亲”、“辽宁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 “辽宁省道德模范”、“锦州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优秀母亲”等荣誉称号,并获得锦州市委宣传部雷锋金奖章。她的事迹还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妇女报》等以及省、市媒体争相报道。如今,“兵妈妈”的“兵儿子”已有一千多人,他们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作为一名老义工,“兵妈妈”的足迹也遍布锦州城乡的各个角落,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成为战士们温暖的后盾、成为弱势群体的贴心后盾!

“兵妈妈”和兵儿子

2014年春节前的一个清晨,“兵妈妈”带着30多名志愿者汇成的爱心车队便赶往凌海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抵达了军营。训练归来的战士们聚拢在她身边,拉着家常说着心事,战士们幸福的沈浸在“兵妈妈”的唠叨里。

王杰成为一名“兵妈妈”始于1995年。那时,王杰的儿子应征入伍,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挂念如潮水般袭来。从此,她对部队对军人有了一种特殊的关爱。每当看到街上来往的军人或正在训练的士兵,她都会想起自己的儿子。她想自己的儿子参军入伍在他乡,而这些战士们也来自全国各地保卫我的家乡,他们就是我的儿子。于是,王杰把这些身在异乡的战士就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也把母亲的爱毫无保留地倾注到战士们身上。王杰家里生活并不富裕,老伴身体也不好,但是她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尽力照顾好战士们。一次,王杰到街上看到两个战士买鞋垫,她想战士们天天训练鞋垫一定很费,而战士们津贴有限,为了减轻战士们经济负担,就在厂里收集些边角余料利用业余时间为战士做鞋垫。冬天怕值班的战士着凉,送上自己的鸡毛褥子;夏天战士们的衣物容易脏,她不怕路途远,三两天到部队来一次,为战士们洗熨衣服、拆洗被褥。21年来,她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先后看望慰问驻地官兵300余次;深入连队义务为战士们做马甲百余多件、鞋垫近万双,拆洗被褥百余次。

王杰的心中装着每一位战士,她有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里面记着战士的家庭情况、每个战士的脾气秉性和习惯爱好,谁遇到为难的事,都瞒不过她。一位河南籍的战士母亲患病住院,王妈妈知道后主动送去300元钱给他,感动的战士在王妈妈怀里热泪直流。战士小刘患口腔溃疡,她自掏腰包买牛奶,天天上班路过送过去,一连30天,天天不落;战士小徐脚摔伤了,立刻送去药品,看小徐脚肿的厉害穿不了鞋,特地为他赶制了一双大号的棉靴。每年老兵退伍时,都是王妈妈最忙的时候,天天来部队嘱咐战士们回家乡不要忘了军人本色,战士上车前,都要把退伍战士请到家里吃顿热乎乎的饺子,亲自把他们送上车。

近些年,部队条件的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王妈妈一点也没有清闲,王妈妈的拥军也由最初的衣物的缝缝补补,成了心灵的“编外辅导员”。每当战士心中有解不开的郁闷,她都主动帮忙。一位战士在派往外地学习期间母亲不幸病故,家乡的恋人又来信提出分手,情绪低落到了极点,王妈妈知道后心急如焚,怕自己文化低说不明白,连夜找到一位中学老师帮她写信,终于使这位战士振作起来;士官小胡因一点小事与爱人闹别扭,王妈妈一连写了几封信进行调节,化解了矛盾。她还积极参与“绿色婚姻工程”,积极为大龄军官当红娘牵线搭桥,已经成功为大龄官兵搭鹊桥40余对。

又多了一个“儿子”

“兵妈妈”的“兵儿子”已经有一千余位了。2013年又多了一个儿子。他就是孙忠平。

孙忠平, 39岁的黑龙江人,2006年来锦州务工,2013年9月份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在黑龙江的时候,孙忠平曾捐赠造血干细胞,希望他的血液能使别人重生,当知道他的造血干细胞和别人匹配时,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之后他便热爱上了公益事业,到锦后,孙忠平更是加入了多个爱心团队,帮助流浪汉和需要帮助的人们,同时帮助HIV病毒携带者建立档案,帮助他们领取免费的药品。这些在别人看来的脏活、累活,他做得心甘情愿。他是曾经无数次给予过别人帮助的公益人士,锦州日报2014年2月27日《让好人的心同样得到温暖》一文中报道了这位患癌公益人士的事迹。王杰被他的事迹感动着,她说:“忠平真是可怜,他不说,其实他过得很辛苦。2010年他和媳妇离婚了,之后他就一个人带孩子。现在他生病了,还有个83岁患脑血栓的养母要照顾,忠平从小就是孤儿,这孩子命苦啊。他这一病倒,根本就没有生活来源,不舍得上医院,就只买些止疼药和止血药维持着,好人应该有好报啊。”孙忠平曾经无私奉献地帮助了很多人,现在他渴望在这个城市里能够有一双双温热的手伸向他帮助他。从这之后“兵妈妈”又多了一个儿子,她用一颗火热的心、一份慈母的情关心帮助这个特殊的儿子的衣食住行。锦州各爱心团队也在兵妈妈的感召下,加入到关心关爱孙忠平的队伍中,让这位饱受病痛折磨的爱心人士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在3月5日 “兵妈妈”爱心团队主办的学雷锋活动中,孙忠平吃了止疼药,以一名爱心队员的身份参加了一上午的活动,虽然很累但是他很高兴。他说:“社会各界这么多好心人关心我、帮助我,我就想着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表达感谢,心里也好受些……”。过小年,过春节兵妈妈带着热乎乎的饺子来到忠平家和忠平一起过节;年前为圆忠平当兵的心愿,兵妈妈和副队长王宝东经部队领导同意带忠平到驻锦部队体验了军营生活。孙忠平就这样在妈妈的关爱和温暖中走完了一生。

热心公益事业,让大爱洒遍锦城

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得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连续拥军21年的兵妈妈今年已经是65岁的老人了,拥军和爱心公益事业的热情却一直不减,多年来的拥军实践也使她深深体会到,做好双拥工作,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带领更多的爱心团体和人士加入到义工的行列,兵妈妈创建了爱心团队,并与辽宁工业大学、锦州市博物馆、锦州益民村镇银行、古塔区南街派出所、古塔区车管所、费加罗私享摄影店、锦州市世纪恋人婚纱店等多家单位和企业联盟,先后开展了“学雷锋传递正能量”、“关爱环保工人宣传环保知识”等活动。越来越多的部队官兵、退伍老兵以及爱心人士加入这个团队。

3月5日在锦州市博物馆门前举行志愿者学雷锋爱心活动。向锦州市民免费发放老年折叠拐杖、口罩、环保手套、环保袋,并向市民提免费供打车气,送热水等服务活动。在兵妈妈的感召下,本次学雷锋活动不仅得到了辽宁工业大学学生、太和区益民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锦州市公安局古塔区公安分局北街派出所的干警们、爱心企业锦州市费加罗婚纱摄影店、锦州世纪恋人婚纱店员工们的支持,并受到了锦州市市民们的热情欢迎。活动结束后,辽宁工业大学师生们,在“兵妈妈”的带领下集体参观了锦州市博物馆和大广济寺,使同学们了解了锦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参观大广济寺“国伤”殿时中日甲午战争的幕后故事更是让同学们在心灵上得到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项活动已经连续两年。

中秋节前夕,兵妈妈爱心团队联系了龙栖湾新区和太和区女儿河乡敬老院,为这里的老人带来了月饼,水果等慰问品,看望了这里的老人。

积极参与“锦州市2013年情暖寒冬”公益活动,为凌海市班吉塔小学两位同学送1500元现金,并购买书包,使孩子们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一位名叫赵佳的残疾女孩希望拍一套艺术照片,副队长王宝东特意带化妆师为赵佳拍了一套艺术照,圆了这个女孩的梦想。

李军成,男,五十多岁,两个孩子,近郊太和区刘家窝铺村人,手被卷帘机切成重伤,严重残疾,不能劳动,心脏病发作在205医院治疗花光积蓄,还拉了饥荒。家里靠蔬菜大棚谋生。大闺女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一家人生活很困难。2014年3月31日开始兵妈妈爱心团队发出倡议,帮助李军成家卖菜苗。4月15日开始连续近一个月时间兵妈妈和志愿者每天都5、6点钟到西大桥的路北的自发集市帮助李军成家卖菜苗。这次活动得到本团队志愿者和锦州大爱义工志愿者、锦州爱心互助社的大力支持,每天都有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前来帮忙和义买。

寻找河北女孩小华。2014年3月11日早上,“兵妈妈”王杰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看到《锦州晚报》和其他媒体关于寻找吉林女孩源缘的报道后,希望“兵妈妈”能够帮忙寻找他的女孩小华。小华家住河北省农村,今年15岁,3月2日离家来到锦州。她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后,就失去了联系。亲属通过查询小华离家后给家里打过的那个电话号码归属地,知其在锦。于是,孙威华的父亲和学校校长便立即动身来到锦州,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兵妈妈”。11日,“兵妈妈”带着女孩父亲一行来到南街派出所。在警方的协助下,小华的父亲终于在北镇沟帮子镇见到了离家多日的女儿。26日“兵妈妈”收到了来自河北怀来县桑园中学校长邮寄来的的锦旗。

“兵妈妈”王杰,这是一位闲不住的老人,她的时间和精力除了一小部分给了家庭和儿孙,大部分都给了部队的战士、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这是一位值得尊重的老人,她用她的热情和温暖,带动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唤醒了和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她用自已的行动,证明做慈善不只是钱的问题,只要有爱心人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锦州一直被誉为英雄城,是因为辽沈战役在这里打响,是因为无数官兵在为第二故乡奉献着青春和热血。兵妈妈爱心团队在兵妈妈的带领下,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服务子弟兵,为家乡锦州这座英雄城市、为文明锦州、生态锦州建设贡献力量。

扫一扫关注
“锦州慈善”微信平台